学习十九大、领会十九大、贯彻十九大
发布日期:2019-01-14 浏览次数:2066

前言: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b.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c.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1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实质

一、新成就:

系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二、新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新方略:

从14个方面对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四、新任务:

经济建设到党自身建设9个方面的任务。

五、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六、新使命:

坚持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七、新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八、新目标: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 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


一、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二、两个重大判断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五个定位: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一个历史使命与“四个伟大”

1.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四个伟大:

①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进行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③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一个重大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③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

1.主要内容:8个明确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四个自信

④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

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基本方略:14个坚持

image.png


六、两个重要时期

1、从现在起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2、从十九大到二十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七、两个阶段(“两步走”)

1、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八、九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1、经济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政治方面: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文化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4、社会方面: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5、生态方面: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6、国防和军队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7、“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方面: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8、外交方面: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党建方面: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97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飘摇的红船启航, 风雨兼程,从最初只有50多个党员的政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有力的领航者,其成长历程中所经过的各种风风雨雨,创造了数不清的人间奇迹。

丰功伟绩的背后,是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image.png


近代以来,民族危亡,无论是太平天国,还是洋务运动,或是戊戌变法,或是辛亥革命,虽然救亡努力试遍,虽然仁人志士万颗头颅落地,却依然难挽大厦之将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开天辟地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


image.png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而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所蕴含的伟大革命精神,因此被称之为“红船精神” 。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image.png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3.3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于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对深化认识国有企业和国企党建的重要地位、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mage.png


3.3 国有企业的定位和使命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方针

image.png


3.3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作用


国企要成为“六种力量”

image.png



3.3 国有企业发展方向


十九大报告对国有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image.png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未来发展总基调进行了概况,高质量发展和稳中求进,成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

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附件1: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广义上讲,两化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息化与服务产业的融合及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融合。

狭义上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两化融合内涵”:要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方式来创新企业的新品研发、生产设计,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并强化生产流程、产品检测、产品销售和服务等的管理。


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目标

image.png


三、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典型应用

image.png


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规划提出:

1.我国两化融合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2.基于互联网的服务业态成为新增长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


一点体会:勇于创新是关键

同志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位,“企业不改变就是灭亡”不再危言耸听,创新已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力量,就是要勇于创新,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理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排头兵,为继续做强做优做大中国制造业、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结束语:“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附件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是优化产权结构,国进民进、政府宏观调控与民间活力相互促进;就是优化投融资结构,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就是优化分配结构,实现公平分配,使消费成为生产力;就是优化流通结构,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经济总量;就是优化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品不断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